(一) 總體概述
2017 年 5 月,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《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實
施方案》(國辦發〔2017〕39 號),文件要求 2017 年 12 月底前基本
完成國務院部門內部政務信息系統整合清理工作,政務信息系統整合
共享在一些重要信息系統實現互聯互通。2018 年 6 月底前實現各部
門整合后的政務信息系統統一接入國家數據共享交換平臺。
軟通動力城市大數據中心依托國家文件精神,旨在為各級政府建
設一個覆蓋全域范圍的公共基礎大數據平臺,實現對城市領域可共享
數據的統一建設、統一流通、統一維護,打造城市公共數據交換、清
洗、整合和加工的智慧工廠,整合信息資源、統籌業務應用系統,實
現對城市信息資源全面感知、全面整合、全面挖掘、全面分析、全面
共享和全面協同,以數據治理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務水平。
(二) 建設理念
建設"大平臺"、融通"大數據"、構建"大系統",形成設施集約統
一、資源高度共享、業務有機協同的發展格局。
? 實現政務信息化的統籌能力顯著增強,應用成效明顯提升的
特點。
? 構建方便快捷、公平普惠的公共服務新體系。
? 打造精準治理、多方協作的社會治理新模式。
(三) 總體架構

城市大數據中心主要包括信息資源目錄體系、數據共享交換平
臺、政務信息資源庫、信息系統登記備案系統、數據云監管系統、
政務信息共享網站和公共數據開放網站七部分。
(四) 實現路徑
城市大數據中心建設以“統籌規劃、業務導向、整合共享、協調
推進”的思路,最大限度的整合全市信息化資源,面向政府、企業、
個人提供全方位服務。
第一步,梳理。全面梳理政務信息資源、企業、個人信息資源。
第二步,整合。以充分利用現有成果為前提,整合政務信息資源
數據,并對所有數據分門別類,統籌建庫?;诂F有基礎管理平臺整
合利用大數據平臺,建設數據共享交換平臺、信息資源目錄系統等。
第三步,共享。將基礎數據庫(人口、法人、空間地理信息、社
會信用、電子證照等數據庫),部門數據庫、主題題數據庫等數據庫
通過目錄服務進行共享。
第四步,開放。將共享交換平臺的成果進行推廣,各部門可以通
過接入共享交換平臺實現政府數據的充分共享,并可依托城市共享交
換平臺建設各種智慧應用。
(五) 效果與亮點
軟通動力城市大數據中心通過建立統一標準的數據規則,對分散
的信息資源進行更科學、更標準的建設、整合、管理,全面打破數據
共享壁壘,提高數據資源的使用質量、使用效率,降低資金投入,實
現信息資源更大范圍、更多領域、更加全面的互聯互通,為政府、企
業、個人發揮重大作用。
n 匯聚資源、摸清家底:全面摸清政務部門信息系統和數據情況,
加快部門內部信息系統清理。
n 打破壁壘、互聯互通:打破城市信息壁壘和“孤島”,構建統一高
效、互聯互通、安全可靠的城市數據資源體系,實現信息跨部門
跨層級共享共用。
n 數據驅動、業務創新:重塑政務服務工作機理與生態,政務服務
由粗放式供給轉向精準化供給,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,更好地
滿足群眾個性化、定制化以及多樣化的公共服務需求。
n 產業融合、轉型升級:以大數據推動產業經濟與信息經濟整合,
加強大數據與傳統產業融合,推動傳統產業與大數據新業態、新
模式協同發展,助力模式變革和產業轉型升級。
(六) 案例解析
(一) 武漢市政務云(數據)中心
建設背景:
武漢市政務云(數據)中心通過吸收北京、上海、江蘇、浙江等地
區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、政務大數據建設實踐的成果經驗,遵循市
互聯網+行動委員會制定的“互聯網+11711 行動計劃”,利用武漢市較
成熟的網絡資源基礎設施建設成果開展本項目建設,目的在于推進武
漢市“一號一窗一網”項目建設和推動武漢市“馬上辦、網上辦、一
次辦”改革工作的實際落地。
建設內容:
1、通過建設統一的目錄管理平臺,并利用工具,全面梳理市直單
位政務數據資源目錄,從而構建統一的資源目錄體系。
2、通過建設統一的共享交換服務接口平臺,制定政務數據共享交
換服務接口技術標準規范及管理流程,從而構建統一的共享交換技術
體系。
3、按照實際辦事及應用事項,梳理各行政機關跨單位政務數據和
證照數據需求,從而實現共享交換服務的梳理工作。
4、兼容各提供方數據結構,提供數據庫采集、數據接口掛接、電
子文件上傳、手工錄入多種方式獲取數據,從而實現了數據采集、交
換、共享的數據無障礙傳輸。
藍海數據部份合作伙伴:


如想了解完整方案,請與我們聯系